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5405.“他又说,看哪,我听见埃及有谷子”表真理能通过记忆知识获得。这从刚才的解释(5402节)清楚可知,那里说明“埃及有谷子”表示通过记忆知识,也就是“埃及”获得真理的意图。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何谓记忆知识,也就是“埃及”。在原文,此处的“谷子”是用一个表示“擘开”的词来表达的,这个词在经上说雅各的儿子“买”谷子,约瑟“卖”谷子的地方还表示“买”或“卖”。这是因为在古教会,当将饼给别人时,饼就被擘开,这种行为表示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时将良善从自己传给别人,使之成为别人自己的。因此,它表示使爱成为相互的。因为当有人擘开饼,并将它递给别人时,他就在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东西。或当一个饼被擘开,在众多人中间分享时,这一个饼就成了被所有人共有的一个饼,所有人因此通过仁爱而被联结起来。由此明显可知,擘饼是一个表示相爱的标志。
由于这种仪式在古教会被接纳并成为习俗,所以“擘开”本身表示五谷的普遍供应。“饼”表示爱之良善(参看276, 680, 1798, 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节)。这解释了为何当主给饼时,祂就擘开它,如在马太福音:
耶稣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马太福音14:19; 马可福音6:41; 路加福音9:16)
同一福音书:
耶稣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马太福音15:36; 马可福音8:6)
又:
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马太福音26:26; 马可福音14:22; 路加福音22:19)
路加福音:
到了主与他们坐席的时候,祂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祂来。门徒就把主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路加福音24:30-31,35)
以赛亚书:
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这样吗?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以赛亚书58:6-7)
875.“鸽子找不着落脚掌之地”表示信之良善和真理还不能扎根。这从“鸽子”和“落脚掌之地”的含义清楚可知:“鸽子”是指信之真理,“落脚掌之地”是指扎根。下文进一步阐述了它们无法扎根的原因,即:虚假仍在那里泛滥。但没有人能明白这一切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属灵人是如何实现重生的。
属灵人拥有植入其记忆的知识的种子,或信之知识;这信之知识取自主的圣言,或取自源于圣言的教义事物(古教会从揭示给上古教会的事物中获得这种知识);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便以这种方式接受教导。但只要虚假在那里泛滥,信之真理,无论怎样播种,都不能扎根。它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也就是停留在记忆中。土地也不适合它们,除非虚假被驱散,以至于不再出现,如前所述(842:4-5, 868:2节)。
对属灵人来说,“土地”本身是在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准备的。当准备完成时,主就将仁之良善,然后将良心栽种于其中。他以后就出于良心行动,换句话说,主通过良心在他里面产生信之良善和真理。主以这种方式在属灵人里面将其理解力的事物与意愿的事物分开,叫它们决不结合。因为如果它们真的结合,他将不可避免地永远灭亡。
对上古教会成员来说,意愿的事物与理解力的事物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在属天天使那里也是如此。但对这个古教会的成员来说,它们没有结合,也不与任何属灵人结合。表面上看,他所行的仁之良善似乎出自他的意愿,但这只是表象和错觉。他所行的一切仁之良善唯独属于主,不是经由意愿,而是经由良心而来。哪怕主只是放松那么一点点,允许人出于自己的意愿行动,他必出于仇恨、报复、残忍作恶,而非行善。
这同样适用于属灵人所思、所说的真理。他若不出于良心,因而出于属于主的良善思想和说话,就无法思想和言说真理,与伪装成光明天使的地狱魔鬼一样。这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清楚可知重生是如何实现的,以及何为属灵人的重生。事实上,属灵人的重生就是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通过主在这理解力部分中所形成的良心而与意愿部分分离。以这种方式所行的一切看似出于他自己的意愿,但实际上是出于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